南通太平禅寺史发表时间:2018-08-20 10:18 万里长江起自昆仑,挟九派之秀水,集九洲之沃土,濆激万里,奔腾而下。时有江海交汇,三水合流,淡咸互渗,泾渭分焉。江尾海头,雄水迟顾,于江东沉沙成陆,得有江海平原,古称通州,现为南通。古观音山,也称天竺山,即为通州腹中之宝地。 在昔日观音山镇南首,有一处野苇丛生、雁起雁落的平沙,唐代称雁沙。相传就在这片雁沙上,唐代建有一座小庵堂,即观音堂,也称之为雁沙寺。传言唐贞元年间(785—805年),被敕建为太平禅寺。然建于唐咸通七年,确有残碑为证。俗谓先有太平寺,后有南通城,典或出于此。 唐懿宗李漼初名李温,大和七年十一月十四日(833年)生于籓邸,时父亲李忱为光王,母晁氏为其妾室。其父继位后,于会昌六年十月,封李温为郓王。当时,唐宣宗喜欢第四子夔王李滋,欲立为皇太子,而李温年长,久而不决。后招夔王李滋设计陷害,落难通州,住起凤桥一带,隐姓埋名在起凤桥胡家伞店帮工,与胡氏女凤娇一见钟情,两情相悦,耳鬓厮磨,因笃信观音菩萨,每初一、十五必到观音庵(太平寺前身)敬香。后引发胡家表侄妒忌,乃趁李漼到观音庵敬香留宿之际,纵火欲害李漼性命,奈他乃真命天子,观音菩萨倾洒甘露圣水灭焰,方得死里逃生,后每初一、十五必到城东观音庵礼佛。 大中十三年(859年)八月,宣宗病逝,左神策护军中尉王宗实、副使丌元实矫诏立李温为皇太子,从通州迎回即位。懿宗即位的第二年,改元为咸通。胡氏女在李漼称帝后,被接回京封为妃。胡氏女于咸通六年(865年),生四皇子李侃,被他父亲唐懿宗封为郢王。咸通七年(866年),郢王周岁,唐懿宗李漼感通州观音庵菩萨之恩,乃拨国库银,并颁召通州府,改庵建寺,赐地三百亩,敕建太平寺,地名观音山。为通州地区仅有的两家皇家敕建之一(另一为南大街天宁寺)。 唐武宗灭佛以后,佛教势力受到沉重打击。宣宗即位后,又陆续恢复了寺院。到懿宗时期,因感念通州太平寺观音菩萨救难之恩,佛教势力又迅速发展起来。咸通十四年(873)三月,懿宗安排迎奉佛骨的诏书。并对大臣们讲:“朕能活着见到佛骨,就是死了也没有什么可以遗憾了!”懿宗继宪宗之后又一次举行了大规模的崇佛活动——法门寺迎奉佛骨。 太平禅寺幸藏乾隆十九年邑人张章及其子张新铎所立之残碑云:“通郡有九寺,城东观音山古名太平寺,其一也。世远年久,碑志无存。建自唐朝咸通七年,迄今将有九百岁矣。河干有外山门一座,迤逦而南有山门,关帝殿、诸天殿、天王殿。佛殿东有楼,妥五百阿罗汉。西有敕建丞相祠,祠前有地藏殿。土山环抱,山河围绕。寮房百有余间,僧众五十余人。庙宇之翰筑、林树之荫蘙、人口之繁衍,岂唯村镇驻锡难以媲美;即城市古刹不堪比肩,洋洋乎大观也。” 自五代通州建城,而历经宋、元、明、清,偏于一隅的通州,无多征战。经济发达,人口繁衍。社会稳定,寺庙兴旺。然岁月久远,朝代更替,太平禅寺也经历了几度辉煌,廊庑充溢、屋宇奢侈;又几度灰烬,墙被蒿艾、巷罗荆棘。但以上残碑所记,实是描述了太平禅寺鼎盛之时的状况。占地三百亩,屋宇一千间。高楼飞观,驰道周环。殿宫连承,轩槛曼延。如此之大观,其殊荣足以冠盖江海。太平禅寺遂成骚人墨客向往之地,百姓大众祈福之所。 太平禅寺之所以名震江海,还由于它与南宋抗元领袖、我国著名爱国诗人文天祥有不解的渊源。宋德祜元年(1275年),元兵南下,文天祥在赣州组织义兵保卫临安,次年任丞相,在与元兵谈判时被扣留。1276年3月间,乘隙从镇江逃出,越过长江,经真州、维扬、高邮、海陵、海安、如皋,最后抵达通州(今南通)。文天祥在通州五十天,是他炼铸丹心、思振宋室的五十天,是其一生很重要的五十天。从这里,他渡江过洋,重举抗元大旗,直至献出生命。 文天祥抵通州后,常骑爱马至太平禅寺与学识高深的方丈畅谈佛法,纵论古今。1276年闰3月17日,就是文天祥离开通州、南渡抗元的那一天下午,他还专程骑马去太平禅寺向方丈告辞。清姜长卿《崇川竹枝词(丞相渡)》云:“海滨渔父识孤臣,应是英雄变姓名。芳草夕阳丞相渡,天南何处梦江城。”其后附说明:“文忠烈渡海处在城南十五里观音山,公有赠送渔父诗,载州志。”太平禅寺,当是文天祥南渡汪洋的起始点。 因为文天祥经常出没于太平寺,故观音山又有文丞相洗马池。相传文天祥的座骑甚为节烈,他南渡后,其马鸣声悲怆,不食而亡,被称为义马,死后葬在池畔,后人呼为义马墓,其址即在今太平禅寺内,为瞻仰者必至之景。民国《南通县图志·杂记》张謇(中国近代第一城之父、慈禧钦点的最后一位状元)《名贤留迹记》中记载:“今观永市犹有文丞相马墓。嗟呼,名固愈久而益真,抑久而尤难也。”张謇并有诗《文文山马墓碣》云:“主人为国能致身,马报主人如主人。马骨一寸千金银,埋金有光墓上尘;过墓朝朝横目民。”其颂人忠马也忠之至情,跃然纸上。 洗马池一带曾被列为观音山“天竺十景”之一,太平寺的景色确有独特之处;“郊原秋色正平分,胜地来游酒一樽。不是醉翁真为酒,可须乐事共论文。当檐海气靡靡动,排坐禅香冉冉云。回首城楼刚十里,画船凉月欲黄昏。”这是明嘉庆八年(1529年)时任通州判官(明朝为州及都转运盐使司置佐官)史立模《游观音山寺》诗之一。其秋色画船,凉月醇酒,海气香云,间之以问禅论文,使人如入诗画之境。 史立模因抗疏谪倅通州,素为敬重先贤。此次游观音山,是应僧正司(僧官)和寺住持释能秀重建文丞相词之邀,欣然自捐俸金三千贯,鸠工庀材,重建了“宋少保右丞相兼枢密史信国公大谥烈文天祥词”。 文天祥遇难后,后人为了纪念他,至迟在明宣德年间(1426—1435年),在太平寺即建有文文忠公祠,以祭祀这位先贤。以后祭祠历代有废有兴,至2008年重建文天祥祠,98岁的国学大师、文天祥24代孙文怀沙先生为该祠题写文天祥祠匾。著名书画大家范曾先生为之题写“浩然正气”四个大字。此外,还另祭随侍文天祥亡故的金应、杜浒等七人。并于祠前建忠义门,成为南通一处珍贵的历史圣迹。 但近百年来,由于国运衰竭,民生艰危,宗教佛寺,更屡遭摧残:先是一些地方泼皮、劣董的虎视狼夺,据1918年《通海新报》报道:寺庙1917年被某劣董变卖一空。后又于日寇侵华战争中,被日军纵火焚烧。1946年,国民党发动全面内战,此寺复毁于战火。 喜逢盛世,国泰教兴。1992年5月,观音山太平寺经南通市人民政府批准得以恢复重光,并勘定于原址毗连处征地30亩建造。是年农历六月十九日举行太平禅寺奠基大典。 1993年之后,在短短的五年之内,逐次建成了山门、天王殿、大雄宝殿、讲堂、寮房、客房、钟鼓楼等,尤其是镇守寺中央、占地七百平方米、高近二十米的大雄宝殿,成为当时南通的佛殿之最。如今的寺庙黛瓦杏墙,青松翠柏;辉洒伊阙,光照佛阁;朝之腾氤氲之气,晚之绕雯霭之云。禅林之音悠矣,振兴之象勃焉!
现若循雕栏而拾阶,如凌清波而旷心。仰释迦而目接苍旻,觑太极而胸顿怡神。菩萨尊尊神态互异,各彰异彩。佛像座座风格相迥,自显华章。映吾华族之诚心,展吾九州之文明矣。 寺院坐北朝南,在山门前东侧,建有一座高近10米的重檐牌坊,牌坊抱柱镌有古人名联:“古寺拱山北,慈去覆海南”。牌坊之后,一堵影壁迎面恭立,上书已故南通佛教协会会长育枚法师题写的“南无阿弥陀佛”六个遒劲、凝重的大字。山门的门楣上书镌中国佛教协会原会长、全国政协副主席赵朴初题写的“太平禅寺”寺额。山门两侧的八字墙上,镌有江苏省佛教协会原会长、著名佛教书法家茗山大师题写的“庄严国土、利乐有情”的佛语。 太平禅寺复建之初,就确立了文化建寺的理念。僧人们认识到传布教义在当今现实生活中,对净化人们的心灵、提升社会道德水准的重要作用,也是自己践行佛教宏旨和应尽的社会责任,将讲经弘法作为全寺工作的核心,重中之重。随着硬件设施的逐步完善,数字化管理、设立书画院等项目也一一付诸实施。 讲经,是佛教弘法的重要手段,佛主释迦牟尼创教之始就开坛说法,宣示佛乘,把佛理、旨义、规仪、律典,一一言传口说,普示众生,如甘淋雨露,似醍醐灌顶,除蒙昧,释群疑,播慧根,拨点智灯,振聋发聩…… 1993年以来,太平禅寺在主要佛殿及配套房舍竣工后,尽管条件还非常的简陋,但仍矢志不移,冒雨冲风,不畏寒暑。文定法师视弘法为已任,一直把讲经作为恒课,每月至少两次开展讲经弘法活动,至今累计已达数百场之多,可谓边建寺边弘法。寺内住持文定法师是讲经弘法活动的组织者和主讲,其对佛家经典烂熟于心,演讲中旁征博引,联系实际,深入浅出、语言生动,为广大听众喜闻乐见,深受欢迎,太平禅寺因之赢得美誉。 2008年5月,中央某领导一行来南通考察,抽暇游访狼山广教寺,接见僧人代表时,提出了一些佛教知识和理论方面的问题,与大家交流。文定法师从容镇定,一一作了应答。该领导同志饶有兴趣地听了文定法师颇有见地的回答,高兴地赞扬南通僧人有水平,并勉励僧众要刻苦学习,不断提高佛学修养。这事在南通宗教界一度传为佳话,使太平寺在弘法讲经方面,增色不少。 2008年5月,由中国佛教协会和中华宗教文化交流协会主办的两岸三地“汉传佛教讲经交流会”举行,此乃新中国成立以来,历经59年尚属首次。大陆参会交流者,须经层层选拔。文定法师在江苏省常州市的推选赛上,脱颕而出,一举夺得一等奖,取得参加全国讲经交流会的资格。 4月8日至10日,交流会在北京法源寺中国佛学院礼堂隆重举行,来自全国20个省市和港台地区的48位讲经法师参加了交流,主办单位的领导、佛学院师生、多所寺院的四众弟子以及新闻媒体记者莅会,盛况空前。文定法师以纵横排嘎之势,学贯古今之论,峭拔俊朗之姿,侃侃于交流会论坛,终于征服评委,获得“摄众奖”,成为青年法师中的佼佼者。香港凤凰卫视、央视等媒体纷纷对文定法师进行专访,随即向全世界播发。 自此,全国各地邀请文定法师讲经的信函络绎不绝。现已在南京、常州、苏州、以及上海、浙江、山东等地讲经弘法,反响很好。省内外佛门居士及社会各界民众慕名而来者数以万计。至今与太平禅寺密切联系的居士与日俱增,辐射面广被沪、浙、闽、粤等地。 历史跨入20世纪,全球兴起信息化浪潮。太平禅寺依据佛陀“百界千如,一真法界”的理论基础,发扬与时俱进的精神,瞄准这一契机,将数字化管理确立为禅寺发展的战略性目标予以实施。虽然寺中经济较为紧缺,仍想方设法筹资,与电脑软件开发公司合作,量身定制,打造了全套富有特色的软件,在互联网上注册了自己的网站,开全省寺庙数字化管理之先河,率先成为寺庙现代化管理机制的领跑者。 如今,登录该寺网站,轻点鼠标,方丈、办公室、课堂、财务、档案,甚至仓库、食堂等板块便一一跃然进入眼帘。特别是寺庙财务板块,原本例属民间非营利财务管理类别,在现有的财会管理软件中并无可资参照的模式,而是太平禅寺独家开发的成果。 至于法师讲经的内容,也可以在网页视频上及时发布,与世界各地的人们见面交流。寺内还安装了监控设施,为殿堂、物品的安全和日常工作的有序运行,提供了得力助手。所有这些,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益。 而今即便是住持身在千里之外,也能全面掌控寺院的动向,实施远程管理的新法门。古老的佛教与现代高科技结缘,绽放出新颖的时代奇葩! 古今中外,艺术与宗教如影随形,难解难分。中华民族的传统书画艺术,更是随汉传佛教播扬流布,在对外交往的历史进程中,扮演着重要的角色,占着举足轻重的地位,功不可没,也为世人留下了浩瀚辉煌的书画精品。我国历史上许多文化名人和书画家,都是佛门居士;而为数不少的高僧大德,又是声名显赫青史流芳的书画大师。中国书画与禅宗的关系尤为密切,画理禅意往往共生,书情佛性不辨彼此。 太平禅寺重视继承发扬这一民族文化优良传统,在地方政府、主管部门、举善企业家的支持下,于2009年5月,成立了“普门书画院”。并在全堂佛像开光大典的同时,举行画院揭牌仪式和首次作品展。展出的多达80余件的高水平书画艺术作品,得到省内外莅展嘉宾的一致好评,并喜收50多件专祝画院成立的贺仪,堪称宗教与文化界的盛事。目前,书画院有书画家20余人,经常在寺内活动,僧俗一家亲密融洽。书画院成立不久,部分成员即在文定大和尚的带领下走出太平寺,喜赴镇江金山江天寺、焦山定慧寺、宝华山隆昌寺等寺院谒佛、参学、献艺,受到友寺的热忱接待和由衷赞许。他们在上述寺院举行笔会,现场作书作画,为各寺留下数量可观的书画作品。这一活动,不惟加强了寺院之间的文化交流,也使书画家们开阔了视野,丰富了创作内容,升华了书画家的创作境界,获得向友寺学习取经的机会。 水陆法会是佛教寺庙中所举行的大型佛事活动,它的全称是“法界圣凡水陆普度大斋盛会”,是中国佛教经忏法事中最隆重的一种。自梁武帝首作第一次水陆法会后,而后每一个朝代,都绘制了不同时代特色的水陆法会图。当代太平寺版水陆画经过三年努力,已付梨枣,为敬佛弘法献上了一瓣芬芳的心香。 太平寺圆通殿已然峻工。千手观音由南通财通公司葛沈庄先生独资捐献雕塑而成;做工精湛、形态各异的三十三尊观音,也由三十三位尊知识成就。 卅年兴革,十处创缮。以文定法师为首的僧众,栈石星饭,结荷水宿,走过了风风雨雨的卅年历程。 端居莲座,覃思恢恢之佛法;淡赐悦色,俯瞫芸芸之苍生。以文定法师为首的僧众,其必将以令人震聋发聩的辉煌成就,而重振江北五百年宗风。 千年古刹,钟鼓之声,传布四方,寓意太平。天之所授,神之所营,瑞我华夏,永不朽兮。
【几个注解】 1、梨枣:古代印书的木刻板,多用梨木或枣木刻成,所以称雕版印刷的版为梨枣。参考苏曼殊 《〈画谱〉自序》:“尔时何震搜衲画,将付梨枣。” 2、张謇并有诗《文文山马墓碣》云:“主人为国能致身,马报主人如主人。马骨一寸千金银,埋金有光墓上尘;过墓朝朝横目民。”《张謇诗集》P375 3、栈石星饭、结荷水宿:在山路上就着星光进餐,缀起荷叶以为屏障在水边过夜。 4、覃(tán)思:深思。 5、瞫(shěn):往深处看。 2018年7月28日 |